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个人专栏个人专栏
供需区域与支撑阻力位的结合使用
老K2022-02-12【个人专栏】人已围观
简介供需交易也称机构订单原理,最早由国外职业交易员sam seiden创立。与裸K交易对比,都是只看裸K图表,供需交易主要是洞察分析主力机构背后的交易逻辑,裸K主要洞察价格行为背后的弱势和被套交易者,两种交易方法是有很多共通之处,可以互补结合使用。
裸K交易中寻找关键的支撑位或阻力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而供需交易也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找出供需区域。供需交易的供需区域与裸K中的支撑阻力位基本是同根同源,因此供需区域可作为裸K交易中的关键支撑阻力位使用。
那么什么是供需区域?供需区域分为供应区和需求区。供应区是供大于求,价格出现停止上涨并出现回落的区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阻力位。需求区是需求大于供不应求,价格出现止跌回升的区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支撑位。
供需区域可以认为是主力机构吸筹的区域,聚集不少主力机构的订单交易,可以说是主力机构的交易成本区,一旦主力机构收集足够的筹码后,就会千方百计地让价格快速脱离成本区域。
供需区的K线呈现一般是以震荡K线或震荡区间,因为在一个限定的价格区间,更容易让主力机构收集到更多便宜的筹码。
主力机构快速脱离供需区,往往会以中长实体的K线或者逐渐增强的连续K线呈现,因为这样会引起大众交易者的注意和跟风,然后把供需区的筹码倒卖给大众交易者,从而获取差价利润。
主力机构拥有很强大的资金量,有能力吸收市场的绝大部分订单,所以阶段的顶部和底部的形成,价格快速拉出的长实体K线的价格行为,往往是主力机构所为,大众交易者是没有这实力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显著的波谷或波峰是重要的价格支撑或阻力位。
判断供需区域的一个重要价格行为,就是价格会以中长实体趋势K线或逐渐增强的K线组合快速拉升或下跌,而快速拉升或下跌之前的震荡K或震荡区域往往是主力机构的供需区。如图(1)所示:
图(1)
为什么后市价格会在供需区域出现停止行为呢?原因是回到主力机构的订单吸筹区域,主力机构还有不少没有成交的订单在此挂单,一旦价格突破供需区,意味主力机构出现账户亏损,所以这是主力机构所不允许的。
到这里,大致把供需区域的形成原因和确立阐述了一下,更详细的了解可以前往老K笔记博客的供需交易专栏学习。本篇文章探讨重点是怎么用供需区域去确立裸K交易中重要的支撑阻力位区域。
我一直强调显著的波峰和波谷是重要的支撑阻力位区域,只是强调了一个显著的特点。根据供需区域形成的原因,如果价格脱离波峰或波谷以大阴大阳或连续走强的K线呈现的,那么该波峰波谷很可能成为重要的强支撑或阻力位。如图(2)所示:
图(2)
图(2)示例,波谷A是显著的阶段底部,价格是以连续增强的阳线上涨并突破下跌趋势线,表明波谷A区域是一个强需求区,也是一个重要的支撑位,后市价格再次测试该位置出现止跌反弹上涨。
波峰C是一个显著的阶段波段顶部,价格是以三连阴的急速下跌形成,表明波峰C区域是一个强供应区和阻力位,后市价格再次测试该位置的时候,价格出现上涨停顿并回落下跌。
我们再看一个示例,如图(3)所示:
图(3)
图(3)示例,波峰A是显著波段高点,它是一根超长阴线下跌所形成,能拉出超大长实体K线,一般是主力机构所为,所以这里是一个重要的供应区和强劲的阻力位,当后市价格再次测试该位置的出现受阻并随后暴跌。
一个重要的供需区域,后市价格往往不能超过两到三次,否则会失去它的新鲜度。原因是主力机构在供需区域的未成交订单或被消化掉,那么供需区域就失去卖压或卖压的作用。同样道理,一个显著的波峰或波谷形成的强支撑或阻力位,被多次测试后,如果没有致使价格的大幅回调或反弹,那么该支撑阻力位或失去卖压或买压的作用。因此一个重要的供需区域或支撑阻力位区域,后市价格测试不宜过多次,否则原支撑或阻力的作用将失去作用。
我 们来看一个示例,如图(4)所示:
图(4)
图(4)根据供需交易与裸K交易确立一个共同的强支撑区域,后市价格经过B、C、D三次测试后最终支撑位被突破。说明某个支撑位后市价格测试的次数越多并不能表明支撑位越强,我们还要关注一下测试后的价格行为反馈,如该案例中,每次的测试价格反弹力度都较弱,那么多头在该位置提供的需求就不强,一旦供应增强,势必被突破。
本文通过供需区域的形成原理和判断方法,验证裸K交易中哪些价格支撑或阻力位是较强的。同时也告诉为什么有些强支撑阻力位会失效,无非就是供需关系的强弱变化造成的。
很赞哦! ()
下一篇:交易模型 ▍超买和超卖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裸K交易中的关键词联想记忆
裸K线交易中涉及很多交易知识点,通过一个交易术语可以联想这个关键词在交易系统对我们有什么帮助。裸K交易逻辑分析复盘记(2)
我们设想一下,一个房间,它的空间大小已经固定了,你在里面怎么装修设计,都不可能超越固定的空间。趋势与结构也亦如此,一旦形成就不轻易被改变,但是很多裸K交易者总想逾越鸿沟,做一个Superman,亦或本末倒置,总喜欢关注短时间的波动和交易信号,忽略了中长期趋势,因此我一直强调交易要遵循“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经典交易模型1:“一强一弱”交易模型
“一强一弱交易模型”指多空博弈双方,一方阶段占据明显的主导地位,另一方弱势对抗,双方动能对比悬殊,此时往往是一个高概率介入的窗口。失败的交易信号
“该涨不涨,理应看跌,该跌不跌,理应看涨”,失败的交易信号反而给交易者提供了更有力的反向操作线索!